Email:[email protected]
圖1為傳統 RPD 的基本原理圖。在圖1(a)中,,點光源經透鏡準直后,平行照射空間光調制器(Spatial light modulator,,SLM)加載數字圖像信息,,經目鏡在人眼瞳孔處匯聚成光點,直接投射到人眼視網膜上成像,而不受人眼調焦的影響,。平行光源在瞳孔處的成像產生了小于瞳孔直徑的出瞳孔徑,,大幅增加了近眼顯示系統的景深。
圖1(b)是另一種采用 LBS(Laser beam scanning, LBS)方式的 RPD 顯示原理,。微機電系統(Micro-Electro-Mec hanical System, MEMS)掃描鏡對激光束做二維方向的掃描偏轉,,同時對激光束的強度進行同步調制,加載圖像信息,,實現激光束掃描投影。再通過目鏡在人眼瞳孔處匯聚成光點,,實現視網膜投影顯示,。LBS 方式利用激光的高準直性實現小出瞳孔徑,與圖1(a)中的被動式光機相比,,是一種主動式的顯示方法,。
由于光線被匯聚至一點,過小的出瞳(eyebox)尺寸使得人眼瞳孔必須正好位于光點上時才能接收到圖像,,而微小的偏移將導致圖像消失,。因此出瞳拓展是 RPD 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。圍繞該問題,,國內外學者給出了形式多樣的解決方案,,主要分為幾何光學與衍射光學兩大類。
基于幾何光學的 RPD 通過透鏡等幾何光學元件,,將光束匯聚到人眼瞳孔中,,基于幾何光學的 RPD 的出瞳拓展方法可分為視點復制和視點轉向兩類。
圖2:視網膜投影出瞳拓展,;(a)分光鏡陣列,;(b)機械轉向鏡,;(c)LED 陣列
圖源:液晶與顯示, 2022, 37(5): 641. Fig.2
視點復制通過產生多個視點,以覆蓋較大的眼動范圍,。圖2(a)所示是分光鏡陣列方法,,使光路多次透反射后形成 3×3 個視點陣列來拓展出瞳。這種視點復制方法簡單有效,,但需要格外注意視點間距與瞳孔直徑之間的匹配,。如圖3所示,視點間距小于瞳孔直徑時會導致視點間串擾,,視點間距大于瞳孔直徑時會導致圖像丟失,。由于人眼瞳孔直徑隨環(huán)境光強的變化而改變,視點間距的設計也面臨挑戰(zhàn),。此外,,視點復制得越多,每一視點圖像亮度也隨之降低,。
圖3:(a)視點間距過小導致串擾,;(b)視點間距過大導致圖像丟失
圖源:液晶與顯示, 2022, 37(5): 641. Fig.3
相比之下,如圖2(b)所示,,視點轉向方法會根據瞳孔的位置動態(tài)地改變視點的位置,。圖2(c)所示是一種利用發(fā)光二極管(Light-emitting diode ,LED)光源陣列方案來實現視點轉向的方法,,根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