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mail:[email protected]
百余年來,,人類一直追求 3D 顯示夢想。3D 顯示將極大拓展人類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,,重新定義人與自然的連接方式,,支撐國防,、健康、文化,、教育等領域發(fā)展,。3D 顯示的本質是光場的重構。簡單的周期性透鏡結構或光闌結構難以實現(xiàn)精確的多視角光場調控,。隨著微納光子學的快速發(fā)展,,復雜微納結構具有獨特的光場調控特性,為 3D 顯示提供了顛覆性的新機遇,。
近日,,蘇州大學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 陳林森 研究員、喬文 教授團隊以“基于微納光子器件的光場裸眼 3D 顯示技術”為題在《液晶與顯示》(ESCI,、Scopus收錄,、中文核心期刊)2022 年第 5 期發(fā)表文章。
文章具體分析了基于幾何光學的裸眼3D 顯示局限性,,從器件設計和微納制備兩方面詳細介紹了基于平面光學的裸眼 3D 顯示最新研究進展,。最后總結了裸眼 3D 顯示的未來發(fā)展方向和潛在應用領域。
裸眼 3D 顯示技術不需要任何輔助設備就可觀察到物體深度信息,。目前裸眼 3D 顯示技術有許多種,,可分為基于幾何光學和基于微納光學的 3D 顯示?;趲缀喂鈱W的 3D 顯示主要有視差屏障,、柱透鏡陣列、微透鏡陣列,、時空復用等等,。基于微納光學的 3D 顯示是通過微納結構調制單個像素的出光方向和發(fā)散角,,利用帶有方向的光束重構空間三維物體。
“光場”這一概念于 1936 年被首次提出,,定義為在均勻介質中光的輻射能分布,,對于空間中包含顏色信息的光場,我們用七維度的全光函數(shù)(x,,y,,z,θ,,φ,,λ,t)表示,,(x,,y,,z)表示空間位置,(θ,,φ)表示空間角度,,λ,t 分別表示波長和時間,。全光函數(shù)表達了在任意時刻從空間任意點覆蓋任意波長范圍的可見光錐,,描述了所有可能場景的環(huán)境映射關系。
傳統(tǒng)顯示屏不攜帶角度信息,。只能呈現(xiàn)光場中(x,,y)兩個維度隨時間 t 變化的平面圖像信息,通過平面圖獲得仿射(近大遠?。⒄趽?、陰影,、紋理等深度信息,而 3D 顯示能重建七維的光場,,可以提供單眼調焦,、輻輳調節(jié)、雙目視差和移動視差等生理感知的深度信息,。
將全光函數(shù)進行簡化,,不考慮光的顏色(即波長),在某一個特定的時刻,,光波可以用一個四維的光場模型 L(u,,v,s,,t)來表示,。四維光場函數(shù)的參數(shù)組合并不是唯一的,不同參數(shù)組合其對應的光場模型也各不相同。在研究逐像素調控的裸眼 3D 顯示時,,將全光函數(shù)簡化為另一種四維光場函數(shù)(x,,y,θ,,φ